足球推荐最好的一个平台
當前位置 : 首頁 > 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網 > 正文
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網
砥砺前行,繼往開來——華師教育學院改革開放40周年故事
  • 來源:
  • 發表日期:2018-12-13
  • 閱讀次數:
  • 作者:
  • 編輯:教育學院

 

南湖池畔,桂子山上,華師教育學院以其傳承近百年的師教之光普照中華大地。本着“忠誠博雅,樸實剛毅”的華師精神,無數名師學者緻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向未來,立本求真,不懈進取,為把華師教育學院建設成為國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學院而努力奮鬥。

 

革故鼎新,煥發新顔

教育學院有着悠久的發展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1924年中華大學設立的教育學系和華中大學設立的教育學院。1952年,華中大學、中華大學、國立湖北教育學院、中原大學等院校教育系合并成立華中師範學院教育系,1985年改為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系,1993年成立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05年由原教育科學學院的教育學系、教育科學研究所等單位組建足球推荐最好的一个平台。至此,曆經更疊的教育學院終有了如今的架構和基本面貌。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學院曾經數次波折。改革開放後,國家重新重視高校建設,次年9月恢複招收教育專業本科生,沉寂許久的“古老”院系終于迎來了第一道曙光。1980年春,教育部批準成立教育科學研究所,此後短短幾年,學院就分别設立了教學論、德育論、教育史等多個碩士點。1996年,我院獲教育原理博士學位授予點,該博士點涵蓋教育基本理論、教育經濟與管理原理、課程與教學原理等三個博士生培養方向,是我國中南地區第一個教育學原理博士點,它的建立,為教育學院學術科研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改革開放後,衆多專家學者革故鼎新,緻知力行,取得了傲人成績。1980年,由王道俊、王漢瀾主編的《教育學》面向全國出版,至1989年共印刷18次,累計發行246萬冊,成為在我國印數最多、發行最廣的教育學教材。1984年,該教材獲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等獎;其新編本更是相繼獲得“光明杯”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著作二等獎、第二屆吳玉章獎金優秀獎、國家級高等學校文科教材優秀獎及第一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等獎項;1992年,由郭文安教授等承擔的“主體性教學思想實踐研究” 教學研究項目獲得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73月,董寶良、周洪宇著《中國近現代教育思想與流派》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19999月,董寶良、熊賢君、周洪宇、餘子俠著《從湖北看中國教育近代化》獲全國第二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09月,範先佐所著的《教育經濟學》獲第三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2002年,楊小微的科研成果《優化學校教育活動體系、發展學生主體性》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第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範先佐所著《籌資興教——教育投資體制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第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等。

砥砺前行,奮勇向前

步入21世紀,學院始終不忘初心、砥砺奮進,取得了累累碩果。

學科建設成果卓越。學院高度重科學研究、平台建設與學科發展,現已形成了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教育史、教育經濟與管理、高等教育學、學前教育學、特殊教育學、比較教育學等穩定的學科發展方向,其中教育學科在剛公布的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位居A位,并列全國第三。除此之外,學院每年承擔的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0餘項,年度科研經費400餘萬元,有關教育基本理論、農村教育發展、中外教育交流史、教育活動史、深度教學、制度德育等領域的研究在全國都有廣泛影響。

師資隊伍不斷完善。十八大以來,學院狠抓人才引進、人才培養,教師的數量、學曆和職稱情況均大幅提高。學院現有教職工79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9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4人,教育部首屆人文社會科學跨世紀人才培養計劃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湖北省跨世紀人才培養計劃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有51人,占教師總數的86%以上。近幾年學院還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引進了10多位優秀博士和博士後,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

科研實力顯著提升。為推動科研進展,學院加強了科研項目申報工作的支持力度,與校内多個研究機構或平台增進合作,進一步凝練研究方向,以選好研究突破點;學院還将“多軌并進,激發活力”的理念貫徹落實到對科研進展的支持工作中來,積極搭建研究平台;為促進教研相長,建立國内一流的教育智庫,學院還設立高校名師工作室并建立教師教育數據庫,以增強科研力量和教學資源的深度整合。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學校德育研究中心、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均為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2012-2018年學院獲批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全國教育規劃課題、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50餘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項。範先佐、杜時忠、雷萬鵬教授先後成功獲批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周洪宇教授主持的建設教育強國的國際經驗與中國路徑研究成功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教育學重大招标項目。學院教師發表SSCI期刊2篇,CSSCI期刊40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和教材46部,以第一主持單位獲得省部級教學和科研成果獎24項。

2012年,學院主辦的兩份CSSCI來源期刊《教育研究與實驗》與《教育與經濟》的影響因子不斷提高,轉載率與被引率等指标位居前列。其中《教育與經濟》雜志經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被列入國家社科基金資助學術期刊,基礎資助40萬元。2016年,《教育研究與實驗》入選成為《中小學圖書館館配期刊目錄》教師類期刊,是國家對“瞄準理論前沿 服務基礎教育這一辦刊宗旨的認同與肯定。

人才培養穩步推進。本着“育人為本,求真務實”的辦院宗旨,學院初步構建了本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學生真正實現了個性化專業發展。現有在校本科生700餘人,碩士研究生500餘人,博士研究生100餘人,博士後10餘人,另有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200餘人,教育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30餘人,留學生80餘人。

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推行導師制度”“班主任制”“研究型教學”“博雅計劃”“華博計劃等改革措施。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8項,建設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體及心理素質、創新實踐能力等得到普及提高。2015年,獲全國首屆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銀獎;學生團隊連續兩屆獲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國家級三等獎、省級特等獎。連續多年獲湖北省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曾獲全國百強暑期社會實踐隊稱号,湖北省青年志願者優秀組織獎。選樹典型人物,武漢市“十大傑出青年”候選人“最美女孩”劉轶,用她的學習經曆和成績,诠釋了華師精神,她用助人為樂和大愛無限,讓我們看到了美麗幸福中國的希望;“感動校園”人物亞克亞江·肉占拜緻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表達感恩祖國之心和回報家鄉之志,受到人民網、鳳凰網等多家媒體的關注。

合作辦學走向國際。為提升辦學的國際化水平,學院籌措了專項資金,積極引進全球一流大學(如哥倫比亞大學、倫敦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優秀人才來院任教或講學同時加大對外宣傳的力度,擴大了我校教育學科在國際教育界的影響力。為進一步加強我校教育學科與國際知名大學的交流合作,學院與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開展本科生聯合教育項目,支持舉辦國際性學術會議,積極推進學生出國(境)交流,學生國際化比率超過30%

 

回溯漫漫長路,感歎歲月峥嵘,但覺任重道遠。新時代對高校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也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在未來,華師教院人必将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隊伍建設為重點,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砺前行,繼往開來,為将我院建成“國際知名、國内一流”的民主、和諧、公平、公正、共享、共融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而不懈奮鬥!

Copyright © 足球推荐最好的一个平台 - 足球下单软件 地址:武漢市珞喻路152号。電話: (027) 6786 8256 傳真: (027) 6786 5715 郵編:430079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