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推荐最好的一个平台
當前位置 : 首頁 > 校友天地 > 校友風采 > 正文
校友風采
操太聖:學如登山,動而益高
  • 來源:校友工作辦公室
  • 發表日期:2022-12-04
  • 閱讀次數:
  • 作者:劉秋玉
  • 編輯:趙梓名


個人簡介:操太聖,男,1971年4月出生,安徽金寨人,華師教科所1993級碩士研究生。現任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陶行知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南京大學教育專業學位教育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中學教師培養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生活•實踐”教育專委會副理事長、江蘇省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現代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研究生教育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江蘇省教師教育研究委員會副理事長、江蘇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同時兼任《大學教育科學》、《教學研究》、《教師教育學報》、《教師發展研究》等期刊編委。


門盡冷霜能醒骨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為緩解基礎教育的師資壓力,國家決定提前批次選拔初中優秀畢業生就讀師範學校,這些人被稱為中師生,如今依然是中國基礎教育的頂梁柱。1986年,操太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安徽金寨師範學校。在學風嚴謹的中師,他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鬥志,并在中師二年級時開始自學英語專科課程(當時中師不開設英語),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學完了所有專科課程。

從中師畢業後,操太聖先是到一所采取複式教學的鄉村小學任教,教授兩個年級的語文課;第二年去了隔壁鄉鎮的一所初中,主要教授英語學科。在任鄉村中小學教師的4年裡,他始終保持着閱讀、學習的習慣,學校沒有圖書資料,他就自費訂閱《教育科學》等學術期刊。雖然被論文裡面的概念和理論弄得雲裡霧裡,但毋庸置疑,學術研究的種子就在這種潛移默化中被催生了。

當時操太聖身邊有位同事在準備考研,這讓他懵懵懂懂地知道了有考研這回事,但同事屢試不中的經曆也讓他不敢多想。不過被壓抑的想法和念頭一旦被激發,就可能變得持續而有力。他偶然間遇到了一位來校調研的師專老師,那股不屈從現狀的沖動讓操太聖後來大着膽子給該老師寫了封信,咨詢讀研相關事宜。沒想到居然收到了建議他讀教育學專業的回信。這讓他又高興又迷茫,高興的是有了一個目标,迷茫的是目标太過遙遠,不知道如何努力。這時他想到了畢業後就沒有聯系過的中師教育學老師,在“碰碰運氣”想法的驅動下,在山路上颠簸3、4個小時後,他回到了母校,找到了老師,也得到了老師的支持,并聽從老師的建議,選擇報考了擁有雄厚教育資源并且離家較近的華中師範大學。

“知不足者好學”,由于沒有上過大學,操太聖深知自身基礎較為薄弱,必須刻苦用功才能考上研究生。所以他白天上課,晚上閉門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最終成功考入華師,成為華師1993級教育史專業的研究生。


窗臨殘照好讀書


進入華師後,操太聖将主要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學習中去,圖書館是他每天必去的地方,校門口的利群書店是他最喜歡逗留的所在。事實上,大大小小的書店都是最吸引他駐足的地方。

操太聖是周洪宇老師的開門弟子。周老師博古通今、視野開闊、理論深厚,這對他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引導着他廣泛閱讀教育學、曆史學、文化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除了導師外,還有中國教育史專業董寶良老師、喻本伐老師、熊賢君老師、餘子俠老師等,他們經常在學術上合作攻關,這也使得他有機會向各位老師學習取經,期間就因編輯《楊賢江全集》而跟随熊老師遠赴北京、天津多地收集資料,旅途中受熊老師教誨頗多。

香港回歸前,周老師憑其學術敏感性,引導學生将香港的教育發展史作為畢業論文選題方向。1994年,周老師在學校成立了“台港澳研究中心”,并在學校圖書館找了間辦公室。操太聖就以中心秘書的身份在這裡看書,把能夠找到的有關香港教育的資料看了個遍,并以香港教育制度史為主題完成了碩士學位論文。後來論文全文發表于《華東師範大學學報》,還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也正是因為他這篇非常出色的碩士學位論文,讓香港中文大學的盧乃桂教授關注到了他。

雖然畢業時周老師就鼓勵他到香港繼續讀博,但他自覺學術積累還不夠,遂前往中南政法學院從事行政管理工作。在接下來努力工作的三年裡,圖書館和書店依然是他經常去的地方,期間還發表了多篇論文,包括與周老師合作發表在1997年第10期《教育研究》上的“生活教育運動的曆史及對當代教育的影響”一文。這些成果激勵着他最終下定決心讀博,去追求自己的學術人生。

1999年申博成功,操太聖進入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師從盧乃桂教授。港中大融合中西的學術氛圍、豐富的學術資源,深深吸引着他。據他回憶,港中大有多個圖書館,藏書極其豐富,距教育學院最近的崇基學院圖書館是他最喜歡去的地方,他可以整天都待在裡面,将書架上的書一本本浏覽過去,完全不知時間之流逝。攻讀博士的幾年時間裡,操太聖形成了更加廣闊的學術視野和紮根實踐的研究取向,其博士論文就是以上海和香港兩個學校改進項目為對象的。基于博士論文出版的專著《夥伴協作與教師賦權:教師專業發展新視角》成為國内第一本系統研究夥伴協作式教師專業發展的著作。


絕勝煙柳滿皇都


2003年完成博士學業後,操太聖入職南京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系,10月被評為副教授,2010年晉升教授。

20年來,操太聖深耕于教育政策研究、教師教育與教師專業發展、學校變革與教育領導等研究領域,成績斐然。他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等權威期刊上共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被《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轉載30餘篇;主編和參編著作13部;主持、參與國家社科基金、江蘇省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江蘇省教育規劃重大課題等20餘項科研項目和課題;近年來參加50餘場學術交流活動并作會議報告;從2005年至2022年共獲得12個研究成果獎項,包括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次、二等獎1次,第六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次等。

近年來,操太聖聚焦研究教育評價中的“破五唯”問題、“新文科建設”問題、“雙減”政策等教育發展中的重點難點熱點議題,相關研究成果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同時,他接續當年受周洪宇老師影響而開啟的陶行知研究,加強與華中師範大學陶行知國際研究中心的合作,投入到“生活·實踐”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中去。

操太聖兼任學院副院長和多個社會職務,諸多繁雜,此起彼落,然而他卻樂此不疲。對他來說,這是一種專業責任,即每一位專業人員對于其所在共同體的責任,和每一個共同體之于社會發展的責任。

從中小學老師到大學教授,操太聖虛懷若谷、志存高遠,執着于學術研究,不斷攀升人生高峰。在追尋自身夢想這條路上,始終保持熱愛、勤耕不辍,從而行而不辍、履踐緻遠。



圖文記者:劉秋玉

網站編輯:趙梓名

審讀人:張鑒


Copyright © 足球推荐最好的一个平台 - 足球下单软件 地址:武漢市珞喻路152号。電話: (027) 6786 8256 傳真: (027) 6786 5715 郵編:430079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