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推荐最好的一个平台
當前位置 : 首頁 > 校友天地 > 校友風采 > 正文
校友風采
孫霄兵:既是文人又是實幹家
  • 來源:校友工作辦公室
  • 發表日期:2022-11-29
  • 閱讀次數:
  • 作者:陳楠
  • 編輯:趙梓名


個人簡介孫霄兵,男,1956年生,山西聞喜人,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系2003屆博士研究生。現任國家督學(第十屆)、全國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委員、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成員、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執行會長、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系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原司長、2013年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高級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教育法學。著有《受教育權法理學》《教育優先法理研究》《教育的公正與利益》《中國現代大學制度研究》等。20092017年三次榮立三等功。2014年獲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


秉持熱愛 奔赴山海


“秉持自己的追求和特點,終會水流千道歸大海。”數十年如一日的學海沉浮,是孫霄兵多年來矢志不渝的專注。1973年,高中畢業的孫霄兵先是當了幾個月的代課老師,後來便前往貴陽郊區的三江農場,成為了一名“上山下鄉”知青生産隊長,面對髒活、累活和其他想象不到的艱苦,他不抱怨,一直保持正能量。正是這份正能量,讓他在挫折與困難中能夠始終向前奔赴所愛。19771月,他成為貴陽市南明公安分局的一位民警。這一年的夏天,他看到《貴州日報》上面刊登出恢複高考的消息後,便立馬報名準備起來,并順利考取了北京大學。1982年,孫霄兵自北大畢業後,就入職教育部,先是人事司,後是政策法規司,教育部的工作經曆使得他與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懷着對法學的熱情,孫霄兵在在任期間主持了多部教育法律法規的具體起草修訂工作,涵蓋《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法律法規。其中的《教師法》,從第一個字開始起草到後續國務院的一些實施辦法和教育部的一些實施辦法,再到最後通過,都是他親自執筆,用高瞻遠矚的視野和細緻周到的考量解決了我國教師的很多實際問題,也将自己對“實幹”的追求落到了實處。

在教育政策領域努力工作的同時,他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求學熱忱,不斷重返大學為自己充電。1993年,孫霄兵從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碩士研究生班畢業;1997年,他遠赴重洋前往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教育學院做訪問學者。工作後,為了進一步在教育領域汲取養分,他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來到華中師範大學研讀教育學,後又去到吉林大學研讀法學,分别取得了博士和博士後學位。在桂子山求學的時間裡,孫霄兵不僅對教育學形成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更由此對教育學與法學的融通有了獨到見解。從華北到華中,從國内到國外,對于孫霄兵來說變化的是求學環境,不變的是對于知識的不懈追求。


學養深厚 高知遠見


自從改革開放,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得到長足發展,但改革創新依然随着國力發展、人民需求的變化而有其必要性。作為教育部原政策研究與法制建設司司長,孫霄兵參與制定了諸多教育法律法規,為我國教育的發展付出了許多心血。

回憶往昔時光,他不禁感歎社會發展之快:“今天是當時做夢都想不到的。”孫霄兵談道,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在地位、待遇、權利、義務方面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國家讓義務教育成為不再收費的教育,使學生能夠免試免費就近入學,保障了人民群衆的受教育權。

談到時下熱議的教育話題,他思路清晰,在采訪中,孫霄兵談道:“基礎教育的改革在高考,高等教育的改革在管理模式”。對于高考制度的改革,他首先肯定了高考的必要性,接着,他提到,現在高考模式已經從精英過渡到大衆化和普及化,在這個轉折點上,過去大而統一的高考模式已經嚴重不适應當下教育和人的發展,改革勢在必行。社會真正需要的是素質,而非分數。他認為考大學的人要分類、分層、分流、分科、分校,以将集中式的高考模式分解掉。“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研究性的、學術性的學習工作,不是人人适合。”因此,職業教育改革是順應時代趨勢的。他深入分析,将教育問題與社會問題聯系起來,指出:“社會如何看待技術型、應用型工作,也是問題解決的根本之一。把人分成不同等次,說到底還是一種封建思想的體現。事實上,我們讨論的很多教育問題,本身不是教育的問題,而是社會問題。”

關于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他回憶起2017年主持過的一個放管服相關文件:“問題都是指向計劃經濟模式,高考是計劃經濟模式,大學管理也是計劃經濟模式。我們的大學不是教育部一家在管,人事部、财政部、中央編辦這些部門都各自捏着大學的命脈之一,比如财政部在管大學的财務,高校财務所有的管理制度要按财政部的規定來,人事部和編辦管大學用人的權力,從編制,進人,評職稱全部要按人事部、編辦這套辦法來。”他提到,要承認差距,進一步促進人才培養機制和選拔的改革,用開放多元的心态鼓勵公辦學校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針對放權不徹底性的問題,他強調應該進一步進行改革,這樣才能走好中國特色的辦學路。

孫霄兵對時下教育問題高知遠見,是他在華師教育學院厚積之後的薄發,也是他在教育實踐中笃行後的明知,無不在體現着其深厚的學養以及他真心真意為人民解決教育問題、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濟世情懷。


詩詞歌賦 虛懷若谷


除了擁有政策研究與法制建設實幹型工作方面的卓越才能孫霄兵還兼有一種文人和理想主義的氣質。身為一位政府官員,在政務之暇,孫霄兵有許多令人稱歎詩作見諸筆端。這與其自幼對于文學的熱愛以及曾在中文系求學的經曆密不可分。作為文革結束後首批大學生,他這樣描繪自己的求學經曆:“晨光漸起,薄霧迷離;伊人在水,風雅美麗;感時恤民,戎祀不已;瓜瓞綿延,月令辛勞。楚辭長句,美人芳草;辛夷雲旗,魂牽夢繞;雄靈勇武,山鬼年少;大夫風骨,屈子代表。”燕園的塔影波光,畫棟雕梁,高高的華表,湖心的小島,構築了一派古典的詩情,也融入了那一方不可回首的夢中。在當年的夢中,他是多麼想成為燕園的詩人。

當談及是否遺憾沒有成為一名詩人大家時,孫霄兵坦言:“我成名成家的思想不是很濃厚,我還是比較傳統的人。我有自己的情懷和理想追求,但對個人成名成家不是很重視,我有很多次成為全國著名作家或者發表著名作品的機會,都有意無意放棄了。”受魯迅文學觀念的影響,孫霄兵堅定地認為,什麼事情也不做,天天光去搞創作,并沒有什麼意思。相比之下,幹一些實際的事情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寫作要有趣的多。在他的朋友圈裡,有很多優秀的詩作,多為生活工作中的實事觸發而生,充分彰顯着孫霄兵“既是文人又是實幹家”的辭賦風骨。他說:“如果讓我再選,我還是會這樣選擇,寫作不能沒有生活。”


參考資料

1. 中國教育在線,《孫霄兵:依法治教 步履不停》

2. 國際學校在線《CERB人物 | 孫霄兵:不要當空頭的政策制定者,教育不能是金字塔模式》

3. 孫霄兵,未名湖是個海洋,《人物 | 孫霄兵:我與北大——燕園的古典詩情》


(本文已經校友審閱)

圖文記者:陳楠

網站編輯:趙梓名

審讀人:黃玉新


Copyright © 足球推荐最好的一个平台 - 足球下单软件 地址:武漢市珞喻路152号。電話: (027) 6786 8256 傳真: (027) 6786 5715 郵編:430079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