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康永久,男,1968年12月出生,湖南邵陽人。1991年9月至1994年6月在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學原理專業獲研究生學曆和教育學碩士學位;1998年9月至2001年6月在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學原理專業獲博士研究生學曆和教育學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基本理論研究院院長,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教育基本理論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教育社會學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
腳步不歇,植根教育土地
1984年初中畢業後,康永久考入邵陽師範學校,并于三年後憑借優異的成績保送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系。從那時起,康永久就紮根教育領域,逐步開辟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本科期間,康永久就讀的專業是學校教育。四年的專業學習使康永久的思維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他在1991年成功考取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原理碩士研究生,最終完成了碩士學位論文《教育中的民主問題》,順利獲得教育學碩士學位。
從華師碩士畢業後,康永久曾在廣東教育學院教育系任教,擔任教育學教研室主任和教育系工會主席。1998年至2001年,康永久在華中師範大學教科院教育學原理專業獲博士研究生學曆和教育學博士學位。他的博士學位論文《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被評為2003年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和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這對新設立的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原理博士點意義重大。也正是在這裡,康永久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專長——新制度教育學。
但康永久并沒有滿足于此。2002年9月,康永久收到華東師範大學陸有铨教授的邀請,到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其間,他還曾被借調到中央組織部幹部教育處短暫工作。他的博士後出站報告,《知識輸入還是制度重建——公立學校制度變革的中國道路》,也是一份高質量的博士後出站報告。2004年11月出站後,康永久在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工作至今。
著述不斷,潛心教育研究
自康永久投身教育學研究以來,他先後完成了《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知識輸入還是制度重建——公立學校制度變革的中國道路》、《綠色教育的實踐立場:現場中的理論研究》、《教育創新制度研究》、《教育學原理五講》、《教育中的三個世界:教師知識的制度維度及其影響》等一系列論著。康永久說,對教育學他是因努力而生情。在從學生到學者的轉型過程中,面對管理學、心理學、教育學三個研究生發展方向,康永久在分析自身性格特征後,決定攻讀教育學。在教育學院讀研階段,老師們都認為康永久能讀書。事實證明他善于反思自己每一階段學習的處境,對自身抱有高标準的要求,有投身教育學研究的長久動力。
盡管治學路上經曆過一些困頓,康永久最終走向了教育學的澄明之境。1995年,在張家界舉辦的教育基本理論年會上,康永久文思如泉湧,獲得了在場許多同行學者的褒揚,華東師範大學葉瀾教授開玩笑說,要給他頒發“第一提問手”稱号。後來,康永久考上了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原理專業博士,讀博前後他陸陸續續地寫了《教育過程基本結構的革命》、《主體性教育思想的沖突與走向》等幾篇原創性高質量文章,找到了一點入門的感覺。入門之後,就是不間斷地修行打磨,“等到寫博士論文《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樣一個‘新制度教育學’的概念,好像給自己圈了一個山頭,讓自己有一種占山為王的感覺。”彼時彼刻,康永久算是真正地鑽進了教育學領域,并在往後的學習研究中越學越遊刃有餘,越做越得心應手。
康永久認為,學教育學是一個從“無感”到“有愛”的過程。他在教育學領域最有特色的理論建樹,是圍繞專業教育學、魅力教育學以及制度情境下的教育學展開的。在這三種相互作用的教育學中,康永久在科研方面築起了一座高峰。
求知治學,回歸教育本初
在很早的一次講座中,康永久就指出了當時教育生态下專業教育學的困境:“當我們專業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講究技巧;當我們開始講究技巧的時候,我們就不是掏心窩了;而當我們掏心窩的時候,我們又隻能教有限的有緣人。”他渴望通過對上述三種教育學的研究,來找到一種讓教育更好地作用于人的發展的路,使其回歸原初本質,更大限度地服務個體發展。
康永久認為,同樣的一套教法,同樣的一個老師,在不同的課堂中,有可能被學生完全不同地界定。基于此種認識,他十分看重教育中學生的意向狀态。結合自身研究領域與授課經曆,康永久逐漸悟出了“老師究竟應該另學其他教育學,還是發揮知識本身的教育力量,需要考慮制度情境的影響。”在往後求知治學的道路上,他圍繞教育學關注人、發展人的核心問題,将教育學與其他專業領域知識融會貫通,創作了獨具特色的《教育學原理五講》,實現了教育思想境界的又一次跨越。
在康永久看來,魅力的教育學有着豐富的現實意義。為了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他希望老師要發揮好自身學習思考的能動性。他曾說:“所有立志成為老師的人,都要逼着自己在所教學科上敞開,讓自己與知識融合。不要總是試圖借助各種專業的溝通與組織技巧與學生溝通,更不能借此維護自己的權威,阻礙學生的發問。”他認為隻有不思進取的老師才需要現成的配方,真正的老師都想看到未知之物。
除了對教師抱有要求期待,康永久認為教育育人功能最大程度上的實現更離不開學生的“天生麗質”。他反對家庭和學校向兒童過早傳輸世俗功利的思想,而是要教導學生相信生活,不被世俗的偏見套住,從而走上最能發揮能力的道路。“對我們來說,老師或父母在任何時候都要有一種‘純粹目光’,要用知識幫助學生真正認清生活的面貌,建立起對世界真正的洞察;要盡可能讓單純、情懷和理想主義在他們心中生根;要讓他們與世界和解,相信社會,并努力去改變社會。”康永久如是說。
把握好教育的育人本質,對教育現象不懈研究,對教育真理持久追求,這是康永久治學的基本态度,是他在教育學領域有所建樹的不二法門。
圖文記者:趙恒健
網站編輯:高建瓴
審讀人:黃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