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推荐最好的一个平台
當前位置 : 首頁 > 疫情防控 > 防控動态 > 正文
防控動态
【疫情防控】守望相助抗疫情 以人為本促發展
  • 來源:足球推荐最好的一个平台
  • 發表日期:2020-03-30
  • 閱讀次數:
  • 作者:雷萬鵬
  • 編輯:張萌


守望相助抗疫情 以人為本促發展

‍‍

 

雷萬鵬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教育學院全體師生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教育部、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及校黨委校行政工作要求,秉持以人為本發展理念,齊心協力兩手抓,疫情防控與學院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守望相助抗疫情

 

1.明确責任,各司其職。師生健康平安是疫情防控的首要目标。在學校統一領導下,教育學院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應急工作小組、退休教職工關愛小組、本科生研究生應急教學領導小組、疫情防控專班。明确責任,各司其責,制定“書記院長—班子成員—院辦—專項聯絡員—一線統計員”五級聯防聯控體系。充分發揮黨支部和系所負責人的作用,采用“雙軌”排查法,抓實做細疫情排查工作,一天一報,一個也不能少。兩個月來我院防疫工作人人參與,責任明确,信息傳遞及時、準确、通暢,目前為止,我院全體師生平安健康。

 

2.守望相助,傾注愛心。抗擊疫情需要守望相助,教院人用行動诠釋大愛精神。本科生張逸凡與父親報名參加社區志願者活動,父女攜手同心戰“疫”;研究生高亞飛從老家給學校醫院寄來KN95口罩;香港教學點博士生黃玉珍夫婦愛心捐贈20萬元;熊淳老師捐贈120套防護服和護目鏡。輔導員張萌得知疫情後,果斷退票,第一時間加入學校和學院“應急隊”,為退休教師送菜送藥;特殊教育專業彭興蓬老師發揮專業優勢,組建了社區心理中心為社區居民提供心理援助。

 

二、立德樹人是根本

 

1.多措并舉,創新育人模式。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根本任務。疫情阻隔了空間,但無法阻斷師生交往,無法阻斷教育教學工作與學生發展。疫情發生後,學院相繼出台《教育學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本科教學應急工作預案》、《疫情防控階段學生工作實施方案》等工作方案,确保“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和情境中收獲成長。學院大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輔導員、班主任、導師利用各種網絡平台一對一對接學生,開展“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抗疫雲對話”“新戰役,新相聚”等主題班會。學院42名專業教師擔當本科生導師,積極指導學生學習和科研。30多位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讀書報告會取得了良好效果。面對不同區域學生網絡運行參差不齊的狀況,學院積極探索翻轉課堂、錄播與直播結合、“錄播”+遠程會議研讨等多元化教學形式,全力服務于學生的成長。

 

2.以生為本,提高教學實效。充分發揮國家級精品課程的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學生學習方式變革,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學院鼓勵教師充分用好精品課程平台,共享優質課程資源。雷江華老師團隊的《特殊兒童發展與學習》,郭元祥老師團隊的《中學綜合實踐活動》,王坤慶老師團隊的《教育學》均提供線上優質課程資源全國共享,受到學生一緻好評。學院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學習需求,組織班子成員和骨幹教師進入課堂聽課,以學定教,以評促教,構建起以生為本的教學監測與質量保障體系,不斷提升網絡教學效果。

 

3.回歸生活,彰顯教學的教育價值。教育來自生活,教育也要融入生活,回歸生活。疫情期間,教育學院老師充分利用抗疫鮮活的案例,使之轉化為催生學生成長的課程資源。《學前教育政策與法規》課上,蔡迎旗老師引導學生尊重生命,增強法制意識;嶽偉老師的《教育哲學》課引導學生思考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關系,結合重大疫情反思生态文明教育之重要性;鄭剛老師在《中國古代教育史》課堂上引領學生追溯教育起源,引導學生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感受悠久的中華文明與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唐斌老師在《教育學基礎》課上帶領學生思考教育的目的,探索基于重大疫情的信息傳播規律與個體信息素養教育問題。

 

4.心系學子,傾力支持畢業生發展。針對畢業就業工作,學院全體教職工齊心協力,用行動與愛心營造和美教院,溫暖畢業生之心。學分核對、論文指導、視頻預答辯、畢業生就業等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學院成立就業工作專班、設立“薦才獎勵基金”,鼓勵老師們為畢業生就業出謀劃策,積極引薦。由學院喻本伐教授、郭元祥教授、黃玉新副書記等人撰寫的《給用人單位和校友的一封信》,真情流露,感人肺腑,該信發出後得到社會各界一緻好評,短短兩天就有60多家用人單位與教育學院主動聯系,表達招納賢才之意。

 

三、學術報國擔使命

 

1.公益助學彰顯教育價值。2020125日,在學院黨委李玲書記策劃指導下,張揚副書記、許家瑞老師帶領研究生黨支部組建了一支100多名研究生黨員組成的愛心助學團,對來自武漢、黃岡、孝感、信陽、阜陽、懷化等30多個地區數百名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子女進行線上“一對一”公益教學。此次活動也得到教育學院廣大教師的大力支持,杜時忠、陳佑清、但武剛、雷萬鵬、申國昌、歐陽光華、田友誼、伍遠嶽等十多位教師主動加入公益助學活動。老師們每天針對研究生教學過程遇到的師生交往、親子關系、兒童心理、學習診斷等問題提供專業化指導,深受學生歡迎。公益助學活動受到社會各界高度評價,《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媒體相繼報道和宣傳。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是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守望相助,關愛他人,以學術回饋社會的行動诠釋了教育的真谛和價值追求。

 

2.學術報國促進教育發展。基于疫情開展學術研究,探尋教育變革與發展之路是教院人的責任與擔當。學院鼓勵全體師生善于化危為機,把咨詢報告、學術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在趙淩雲書記、郝芳華校長指導下,學院積極策劃,圍繞“基于重大疫情的教育審思”實施教育學院學術抗“疫”系列研究活動。疫情發生以來,學院共形成12篇教育咨詢報告,其中,雷萬鵬牽頭完成的《重大疫情背景下湖北省高考應對策略》,《重大疫情下鄉村教育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基于重大疫情的教育反思》,申國昌、周洪宇、劉來兵撰寫的《運用互聯網+解決好湖北籍大學生畢業與就業問題》,王建梁完成的《疫情形勢下湖北省高校留校學生、省外學生及開學、返校的應對》已報送上級有關部門。在董澤芳教授和王學老師大力支持下,《教育研究與實驗》雜志開辟專欄,從“生存教育”、“生命教育”、“生态文明教育”、“道德教育”、“教育信息化”、“家庭教育”等方面深度反思中國教育發展。

 

四、 齊心協力謀發展

1.盡快補齊學科建設短闆。秉持教育學科“一體兩翼”發展理念,學院圍繞教育理論創新、教育政策與治理、教師教育發展、教育信息化等重大方向推動學科發展。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教育學科發展基礎厚實,發展勢頭良好。但是在承接重大課題研究,權威論文發表,高層次教材與學術著作出版,高層次人才内培外引等方面我們還面臨一些短闆。本學期伊始,在梳理“雙一流”學科建設及第五輪學科評估數據過程中我們組建了專班,多次召開學科建設視頻會議,專題研讨建立學科建設責任制,對标學科評估中暴露的短闆,一一分解責任,使學科建設融入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國際化、社會服務等各項工作之中,避免為學科而學科;建立起學科建設的全員責任分擔機制與考核機制,将2020年學科預算經費重點配置于學科發展短闆,重點推動高層次人才内培外引、重大課題研究、教材與專著出版及中青年團隊建設等工作落地落實。

 

2.大力推進教師教育學科建設。教育學科發展的重要發力點是教師教育學科建設和高素質人才培養。教育學院始終把促進教師教育發展,做大做強教師教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和實踐體系作為矢志不渝的學術追求。對接我校2020年工作要點,教育學院将在優化學科布局,推進“大教育”優勢特色學科群建設,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規律與實踐模式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面對“新高考”改革及人才培養目标、培養模式變革,培養因應時代需求的大國良師也是教育學科發展的重要目标。我院教師在“主體性教育”、“陽光教育”、“深度教學”、“制度德育”、“學習中心教學”等方面進行了不懈探索,赢得了各界好評,下一步我們将以此為基礎,繼續推進U-G-S(大學-政府-中小學)合作模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推動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紮根中國大地探索優秀教師和教育家成長之路。

 

3.跨界合作謀劃學科發展。教育學科具有很強的跨學科性和實踐性。推動教育學科深度發展,必須跨界合作,開放發展。充分利用教育大數據和數字化學習國家工程中心的平台優勢,在教育數據集成與建模,教育過程評價,個性化學習等方面促進傳統教育學科發展;積極利用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和長江教育研究平台優勢,組建跨學科研究團隊,提升承擔國家重大科研課題的能力與水平。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發揮教育學院專業力量,重點圍繞教育立法、鄉村教育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育經濟與财政、課程與教學改革、道德教育、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與社會發展等領域開展研究,積極咨政建言,以高水平研究成果打造有影響力的教育智庫。

 

(網站編輯:張萌)

Copyright © 足球推荐最好的一个平台 - 足球下单软件 地址:武漢市珞喻路152号。電話: (027) 6786 8256 傳真: (027) 6786 5715 郵編:430079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