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洪音 攝影:錢隽至 編輯:劉瑞)2018年4月27日下午,由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會主辦,教育學院研究生會、文學院研究生會承辦的第45期百年求索系列之傑青講壇在九号樓1樓報告廳開講。教育學院博士生導師田友誼教授以“文化可持續教學:教學與文化關系探索的新視域”為主題,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座。2017級碩士研究生參與了本次講座。
講座伊始,田老師交代了選題背景并呈現講座提綱,提綱具體包括五個部分:第一,教學與文化何以産生關系;第二,文化同化性教學:教學與文化關系的背離;第三,文化關涉性教學:教學與文化關系的有益探索;第四,文化可持續教學:教學與文化關系探索的新視域;第五,文化可持續教學的可能實踐。在第一部分中,田老師首先從“以語言為載體的教學活動是否天然與文化有關聯”的問題切入,引發大家思考教學的本質問題。接下來,田老師簡單介紹了自己的國外求學經曆,運用中外對比的方法,幽默風趣的道出了教學、文化與語言之間的關系。
在第二部分即文化同化性教學的相關内容中,田老師展示了一系列數據和場景案例,直觀的揭示了教學中存在的大量忽視甚至無視學生的種族、族群、社會階層、性别、語言、文化等差異的現象,進而引出文化同化性教學的具體内涵,并進一步闡釋了文化同化性教學的教學觀、師生觀和知識觀。
在第三部分即文化關涉性教學的相關内容中,田老師聯系生活,深入淺出的道出了文化關涉性教學的三個判定标準。他強調:要重視賦權學生,要利用不同族群學生的文化知識、先前經驗、參考框架、行為方式讓他們的學習變得更為關聯、更為有效;教學要基于學生文化的優勢,并增加他們的優勢。
接下來,田老師通過文化關涉性教學的兩個問題,導出了第四部分即文化可持續教學。田老師表示:所有族群學生和社區的語言、文字與文化都是平等的,教學旨在維護和促進語言、文字和文化多元化。我們要秉持動态文化觀、批判地關注青年文化并注重教育主權。
在最後一個部分的講解中,田老師以漢族和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例,介紹了文化可持續教學的可能實踐,闡明了培養文化敏感型教師、營構文化可持續課堂和實施課程變革的重要性。
本次講座的最後是答疑解惑環節。田老師針對“教學的定位”、“教學與文化關系的處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協同關系”、“文化對創造性思維的影響”等一系列問題做了耐心細緻的解答,并提醒同學們要注意培養研究意識。
講座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本次講座不僅加深了大家對文化與教學的關系的了解,也有助于同學們培養學術研究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