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融媒體中心訊(通訊員 趙恒健 趙骥雯 佘高彬)“萬老師,‘賺’字和‘财’字是左右結構,寫的時候要注意左窄右寬。”3月24日,華師附小二年級一班的寫字課上,學生程啟閱繪聲繪色地講述着“貝”字旁漢字的寫作要領。而對于他口中的“萬老師”來說,這是她第一次站上講台,扮演起教師的角色。一堂課下來,她輕輕舒了一口氣,繼而笑着回答起學生的課後問題。
青年教師要努力成為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與“萬老師”一樣,3月13日以來,華師附小迎來了這樣一群特殊身份的“準教師”——教育學院2020級教育學專業的本科實習生。對于其中大多數同學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在一線骨幹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實習工作,是教師夢想的起始站。
專業掌舵,在“教書育人”中收獲真知
實習是師範生技能本領的“練兵場”和“試驗田”,是專業知識理論與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的寶貴機會、重要平台。在五年級《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數學課上,實習生劉紫煊帶着同學們回顧有關“除法商不變”的知識,幫助學生構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用先行組織者策略進行課堂教學。
在她的引導下,班上的大部分同學很快就回憶起了以往的知識内容,做到了學習的前後銜接、上下貫通。有的同學更是在啟發下回想起更早的知識,赢得了全班的陣陣掌聲。
善于在見習試講中聯系教育理論,讓思想迸發出新的火花,這是教育學院對實習工作的切實要求,也實習生對自我發展的現實需求。據了解,教育學院充分發揮本科生導師制、雙班主任工作制的管理效能,将學生師範生本領培養、畢業論文指導、科研素養提高與此次實習工作進行了統一謀劃。附小實習生除去會在實習中運用、檢驗教育理論,同時也會擦亮眼睛發現問題,動手調查收集數據,為畢業論文寫作打好基礎。
研讨揚帆,在“教學相長”中實現發展
實習第一周,教一年級學科的同學有些煩惱:他們面向的實習對象年齡很小,究竟該如何做到把知識掰開揉碎了講,讓課堂更加充實、學生易于接受呢?
“楊武林老師和我說,備課的時候要做足功課,不能設計太複雜的教學環節,同時課堂提問要有明确的指向性。”教一年級數學的實習生佘高彬分享到。本次實習中,實習生與附小一線骨幹教師“結對子”,實現一對一、點對點的指導幫扶。在見習階段,實習生會走進課堂聽課,觀摩學習各自導師的教學實踐,并在課下相互交流讨論,就自己的試講内容進行備課磨課。
經過細緻研磨,實習教師思想包袱更輕了,教姿教态更穩了,講起課來得心應手不少。在一年級四班的數學課上,佘高彬通過使用計數器,幫助學生區分十位數、個位數加減的區别,不少同學認真觀察、踴躍發言,不一會兒就掌握了其中的原理。
每逢課後,同一小組的實習生也會聚在一起分享授課經驗,在朋輩互促中實現個人成長。“隻有虛心向老師求教,用心和夥伴們學習,我們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追求更好的發展。實習是一次寶貴的學習鍛煉機會,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把握。”佘高彬說。
用愛搖槳,在“教管結合”中感受幸福
“我們班上的孩子們都很有熱情活力,每天和孩子們待在一起,感覺自己都‘更年輕’了!”實習生康曉藝說道。此次實習過程中,實習生除了要聽課上課外,更兼有“正副班主任”的角色,這意味着他們還要融入到班級管理中去,在集體建設中汲取教育的經驗智慧。
有的班級衛生是“老大難”問題,有的班級偶爾出現同學間的小矛盾,有的班級上課紀律總讓老師發愁犯難,有的班級個别學生完成作業會出現困難……如何關心好學生的“課外”生活,成了實習的又一項目标。
“關鍵是要取得學生信任,赢得學生尊重,讓他們感覺到被重視、被關心。”康曉藝分享起自己與學生相處的經驗。在實習初期,指導老師為她安排了一名做作業較為困難的學生進行陪伴。在和該生相處的過程中,她先是了解他不願做作業的原因,繼而進行針對性輔導,幫助學生提高完成作業的效率和質量。到現在,康曉藝已經成了班上學生的“良師益友”,是他們總要到辦公室找着的“康老師”。
路雖遠,行則必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讓教師夢想在實習鍛煉中起航,憑借專業知識找準航向,讓研讨之風鼓起船帆,用關愛之槳揚起漣漪。隻有沖出“隻學理論,不知實踐”的避風港,在實習過程中長見識、增本領、練才幹,才能在未來成為一名合格乃至出色的教育工作者。
下一步,教育學院附小實習生将繼續完成實習任務,配合附小要求積極參與到日常教學、班集體建設及重大校園活動中去,實現青年發展與兒童成長的同頻共振、同向共行,讓師範素養提高與校園文化建設相促相長、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