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由湖北省教育廳、華中師範大學和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指導,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長江教育研究院和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共同主辦,湖北長江教育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五屆教育智庫與教育治理50人圓桌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本次論壇時值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以“後疫情時代的教育智庫與教育治理”為主題,除主論壇之外,另有基礎教育治理、高等教育治理、在線教育治理、智庫建設與評價、國際教育五個平行分論壇。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中央專職副主席、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輝,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長、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周洪宇,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張力,湖北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陶宏,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趙淩雲,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義國,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邱菊生,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董事長楊丹,廈門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教師發展中心主任邬大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高等教育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韓蔚、長江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方平等領導專家莅臨本次論壇,來自全國各地的200餘位專家學者與會,同時線下近千名聽衆參與。
開幕式
長江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 方平
開幕式由方平主持。他說,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剛剛閉幕,全會從“十四五”時期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對教育發展做出重要部署,強調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曆史交彙點上,我們要牢牢把握新時代發展形勢、發展方向、發展道路,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積極響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社會經濟發展需求,集智聚力,共商教育改革發展大計,開拓創新,為辦好人民群衆滿意的優質教育而不懈努力,為建設教育強國做出更多貢獻。
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陳義國
陳義國介紹了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在疫情期間履行服務教育事業的責任,加大教育教學資源線上免費開放力度,為數百萬中小學生、學前兒童提供優質的學習内容;積極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要求,打通送書到生的最後一公裡,積極促進教育服務産業數字化轉型,圍繞“出版+”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教育服務大産業的高質量發展。同時還介紹了長江教育研究院作為平台,鍊接教育專家和教育管理部門,形成以學術研究為基礎,政策研究為重點,出版企業為依托,政府支持和社會參與為支撐,學、研、産、政、社優勢互補,協同推進新型體制機制。最後,他希望長江教育研究院繼續為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謀劃思路,凝聚共識,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建言獻策,提供智力支持。
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趙淩雲
趙淩雲總結了疫情期間教育巨變的十大趨勢: 教育場所泛在化,正規教育空間突破教室、學校,廣泛存在于所有網絡覆蓋的地方。教育方式多樣化,線上教學異軍突起,形成從内容到方式,從授課、讨論、作業到考試的全鍊條線上教學模式。教育主體多元化,家庭、社區、黨委政府都成為了正規教育體系當中的一員。教育過程雙重化,重視教,更重視育,重視課堂教育,更重視自主學習,重視教師主導作用,更重視學生主體作用。育人目标全面化,育人的重點除了知識傳授以為,更注重吸取和應用知識,更注重傳授在未來不确定性的社會中應具備的價值觀、自我認知與理性先導。教育内容未來化,根據未來信息社會要求,确保今天的受教育者獲得未來适應社會的技能、品質。七是教育評價過程化,疫情期間我們獲得的重大啟示之一,就是辦學與育人都是一個動态的過程,必須動态的評價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教育對象的全民化,疫情期間家長與孩子一起上課學習,疫情加快了中國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過程。教育環節終生化,疫情摧毀了一些傳統職業,也催生了諸多新興職業,提出了終身學習的客觀要求。學校社區融合化,疫情告訴我們,學校就是社區,社區就是學校。最後,趙淩雲還指出,後疫情時代,如何推動教育的變革,是當今中國教育面臨的時代之問。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回到從前,必須順應這些趨勢,全面推進和深化疫後教育變革,構建與中國新發展階段相适應的教育模式。
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董事長 楊丹
楊丹介紹了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以“緻力于教育的創新發展”為使命,秉持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與使命擔當,服務于教育創新,服務于産業發展,為産業和企業提供全生态、全産業鍊的服務。疫情期間,中心提供專項支持服務,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組織108家企業為疫情地區學校免費捐贈在線學習課程,并在海澱區委區政府和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的關心與指導下,聯合十餘家教育頭部企業牽頭成立中關村科學城互聯網教育産業發展聯盟。她提到,疫情提供了全民體驗互聯網教育的機會,互聯網教育已經顯現出其強大的魅力,這是不可扭轉的大勢。當今的教育,如何有效緩解快速培養迫切需要的大量創新人才與傳統教育體制機制之間矛盾;學校教育如何在信息革命與知識快速疊代的背景下,培養未來社會的主人;公立學校如何擁抱學校之外的教育資源與力量;傳統教育如何擁抱互聯網;傳統教育應該放棄什麼,堅守什麼,調整什麼;如何更深刻利用互聯網提高教育的效率與效果?這些都是教育需要重點突破的問題。楊丹希望“教育智庫與教育治理50人圓桌論壇”在國家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标的契機下,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言獻策,為教育部門、學界和行業找到後疫情時代的教育治理解決方案、點亮燈塔。同時,中心也願意為教育各界人士搭平台,做服務,願與各位領導、專家一道,共同為中國教育行業的成長進步貢獻智慧與力量。
湖北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陶宏
陶宏指出,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進後疫情時代的教育治理,要做到五個結合:第一,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與推進對外開放相結合。積極打造國内大循環的重要節點與國内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銜接,一方面堅定教育自信,繼續提升國内教育質量,不斷增強對國内外優秀學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堅定對外開放,永遠站在曆史正确一邊,繼續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與學術機構的合作,積極面向歐洲等地開展優質教育資源等渠道,加快培養具有全球視野高層次國際化人才。第二,堅持教育高質量發展與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相結合。要求建設高質量的建設教育,明确八個方面的教育任務。在堅持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立足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加快形成點線面結合,教育發展的空間格局,提升教育發展戰略水平。第三,堅持疫情防控與推進教育各項任務的落實相結合。一方面要把常态化的防控作為各項工作的前提與基礎,細化完善具有學校特點、針對性強的防控性舉措。另一方面堅持抓好各項重點工作任務的落實,做到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彈,發展不停步。第四,要堅持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創新人才的培養相結合,一方面要鞏固普及成果,進一步提高國内國際教育普及水平,另一方面還要支持建設高水平的大學,加強創新性、應用性、技能性的人才培養,努力産出從0-1原創性的成果,不斷激發人才的活力,厚植創新基地。第五,要堅持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甯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要總結疫情大規模線上化的教育經驗,穩妥謀劃線上教育,改進好線下教育,把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優勢結合起來。
在主旨報告階段,徐輝主席和張力秘書長分别以《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模式探讨》和《“十四五”期間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政策基點》為題,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對中國教育取得的成績、問題和未來展望做出了精彩的論述。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中央專職副主席、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 徐輝
徐輝在報告中指出,同扶貧工作一樣,教育的重點是要解決最後一公裡的問題。他以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點”——義烏工商職業學院的創業教育為例,分享了該校諸多創業成功者的案例,提出了“在校創業學習是否是一種好的育人模式”“在校創業學校應該以課程還是問題為中心”“在校創業學習是否适用所有專業?”“如何看待在校創業失敗”“在校創業學習是否依賴城市背景”等6個問題并予以了解答。在此基礎之上,反思了“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屬于層次還是類型”“育人模式當中的法律法規缺位”“育人模式中的行業協會管理缺位”“育人模式中的法定企業責任”“如何解決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缺失”“如何建立質量保證體系”等6個體制方面的問題。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秘書長、國家督學、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張力
張力秘書長則聚焦于未來中國教育發展的宏觀政策領域,首先從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兩個一百年” 藍圖方面開篇,詳細講述了黨中央堅持發揚民主、開門問策、集思廣益起草教育文件,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其後,他更深入地闡釋了黨中央關于“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标建議稿的主要考慮,将其中和教育有關的新精神、新提法和與會學者們分享。他認為在新時代,教育領域需要深刻認識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着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實際工作中,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基礎上,切實做到善用規劃紅利,彰顯制度優勢,提升治理效能。
五個平行分論壇内容精彩紛呈,耐人尋味
分論壇一:後疫情時代的基礎教育論壇
在基礎教育治理分論壇上,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用實例講述了後疫情時代重構未來教育的價值、課程、治理方面的路徑并分享了諸多引人入勝的實例;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所長李政濤則認為後疫情時代是線上線下雙線混融教學、雙師融合教學、“五育融合”的新時代;清華大學附中校長王殿軍、華中師範大學一附中校長周鵬程則分别論述了教育信息化、新時代教育變革的角度論述了教育現代化的要求。該分論壇由方略研究院院長王剛主持。
分論壇二:後疫情時代的高等教育論壇
在高等教育治理分論壇上,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盧曉東從改革開放背景下院士留學經曆入手進一步談到了後疫情時代我國的留學戰略;廈門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邬大光在分享個人經曆的基礎上認為管好大學需要基于經驗、制度和文化;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主任周光禮則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參與、世界大學排行和政策網絡的角度分析了高等教育全球治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高等教育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韓蔚以在線教育為例談到了後疫情時代高等教育合作方面的創新發展;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教育質量委員會副主任李祖超講述了後疫情時代對于中國民辦教育的沖擊并給出了一系列建議。該分論壇由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陳鵬主持。
分論壇三:後疫情時代的在線教育論壇
在在線教育治理分論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楊宗凱從疫情期間在線教育開展的基礎設施、教師隊伍的信息素養、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還有教學資源方面的問題入手給出了對策與建議;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着力論述了新時期教育事業性質變化、教育服務主體的變化、教育治理模式的變化,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高書國在回顧曆史進程的基礎上分析了中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國家戰略及發展趨勢;清華大學無錫應用技術學院數字教育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濤在探讨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的基礎上探索OMO基礎下的全球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動态重構方面的問題。該論壇由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研究室主任張豔玲主持。
分論壇四:後疫情時代的智庫建設與評價論壇
在智庫建設與評價分論壇上,足球推荐最好的一个平台副院長、長江教育研究院秘書長申國昌從角色定位和類型劃分、本質特征和主要功能、建設運營和運營機制等方面對中國特色新型教育智庫進行了剖析,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科研處處長王小飛教育智庫轉型原因、問題、解決方案及;來趨勢探讨了教育科研系統建設新型教育智庫;廣州市教科院院長方曉波地方從地方城市教育智庫發展維度透視了後疫情時代教育智庫評價标準。最後,還發布了《2020全球教育智庫影響力評價PAP研究報告》。該論壇由長江教育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李蓬主持。
分論壇五:後疫情時代的國際教育論壇
在國際教育分論壇上,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王定華提出了留學的目的地将變化、來華留學的動力将會增加、留學産業會複蘇觀點的基礎上對國際教育發展新趨向予以了判斷;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一級巡視員黃侃從中國服貿會的基本情況透視了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的走向及後疫情時代的在國際教育的應對之策;北京朝陽凱文學校校長徐濤指出後疫情條件下學校支持系統需綜合使用與重塑、學習社區需升級;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的執行校長李文平指出疫情期間教育形式發生了變化但其内涵并沒有也不應該發生變化;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的熊建輝研究員通過觀察疫情中的國際教育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思考。該論壇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秦琳主持。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 周洪宇
在閉幕式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長、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周洪宇代表本屆教育智庫與教育治理50人圓桌論壇主辦方為論壇做閉幕詞。周洪宇院長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國家治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就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既是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與基礎支撐,也是實現教育強國與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标志與制度保障。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我國教育事業、教育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也對當前我國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了一次嚴苛的體檢。在這場波瀾壯闊抗疫鬥争之中,我們積累了經驗,也收獲了深刻的教訓。在中共中央十九屆五中全會順利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遠景目标的建議》,開啟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這麼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我們在這個地方舉行以後疫情時代的教育智庫與教育治理為主題的論壇,可以說是意義非常重大的。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力量,長江教育研究院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後,第一時間和各個智庫的合作方取得了聯系,進行“學術抗疫”——每個人站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各自的作用,就教育如何應對新冠疫情,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議,大概有100多位專家學者共同參與了這場活動。其中的很多政策建議都被教育部門、地方政府所采納。在總結的同時,周院長對出席活動并參與交流的領導、專家學者表達了感謝,并對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方略研究院、做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千裡馬工程機械職業培訓學院的大力支持予以了充分肯定。
https://news.eol.cn/yaowen/202011/t20201109_2034616.shtml
( 編輯: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