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周霞 李玉夢 攝影:張萌 編輯:陳棋)2019年5月5日-12日,來自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伯明翰分校教育學院的David Rutkowski和Leslie Rutkowski教授受邀來我院開設了《國際大規模教育評價:項目與方法》的英文短期系列課程,此次短期課程由教育學院伍遠嶽副教授主持,來自足球推荐最好的一个平台及其他院系、武漢市教科院的百餘名碩博研究生、留學生和研究員參與了本次課程的學習。
5月6日下午3點,為期五天的系列課程在田家炳601教室正式啟動,兩位教授首先說明了本次課程的相應安排,接着介紹了國際大規模教育評價項目的由來及存在意義、IEA與OECD之間的區别及聯系,并通過引導參與成員讨論了“IEA與OECD設置的教育評價目标是否契合學生的發展目标”、“為什麼要将各國的教育現狀做國際間比較”、“加入國際大規模教育評價項目對中國有無意義”等問題,使報告不斷深入。最後,兩位教授結合各國和各地區的文化、語言、經濟發展水平、教育政策等因素,明确我們要合理看待各國教育發展水平的“可比性”問題。在5月7日的課程中,Leslie Rutkowski教授以PISA和TIMSS為例,介紹了國家大規模教育評價的取樣方法及其優劣,David Rutkowski教授介紹了TIMSS、PIRLS、PISA等三個項目中背景性問卷所包含的内容及其主要用途。最後,兩位教授講解了矩陣抽樣、項目反應理論、人口模型、拟真值等四種方法在國際大規模教育評價中的具體運用。
5月8日的學術報告分為兩個環節。第一環節以“數據結果的分析”為主題,兩位教授介紹了分析數據結果的方式、意義及存在的誤區,分享了PISA、TIMSS、PIRLS的數據鍊接網站,豐富了此次課程的學術資源。在第二環節,兩位教授則着重介紹了“計算機自适應測試”的内涵、操作程序、優缺點及項目設計等内容。5月9日的報告包括教授講解、交流讨論兩個環節,David Rutkowski教授分别介紹了評價管理的組織機構以及具體運作程序、PISA問卷設計中的表現水平,Leslie Rutkowski教授在白闆上演示以加深同學們的理解;在課程中,同學們與兩位教授深度交流,不時向教授提出自己的疑惑,教授一一解答。5月10日的報告中,兩位教授以“R語言的運用”為主題,向參與者詳細介紹了R語言軟件的安裝及基本的操作,并結合TIMSS數據,向大家示範了如何運用R語言進行國際大規模教育評價數據庫的操作。
至此,為期五天的教育學院國際化高水平課程建設項目圓滿結束,參與學習的師生紛紛表示此次活動讓他們收獲頗豐。此次課程内容豐富多樣,讓大家接觸到國際前沿的研究熱點,拓展了大家的學術視野;同時,兩位教授的課程講解清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促進了大家的理解,也為大家提供了開展教育評價研究的相應數據庫資源。報告結束後,兩位教授與所有參與者合影留念,并對教育學院以及伍遠嶽教授表示感謝,希望以後能夠加強雙方學術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