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薛亞鑫 編輯:吳佳妮)4月3日12:30,教育學院第三十四期學術午餐會在田家炳樓624教室舉行。午餐會由青年教師張添翼博士主講“再論制度何以育德”。學院分黨委書記李玲、副書記張揚、副院長申國昌教授、杜時忠教授、歐陽光華教授、程紅豔教授、田友誼教授、嶽偉教授、周小李教授、董英副教授、王瑩副教授、盧旭副教授、程三銀副教授、張建博士、錢佳博士、邢歡博士、葉慶娜博士、譚穎芳博士等20餘位教師以及部分研究生參加了本期學術午餐會。會議由“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鄭剛副教授主持。
李玲書記代表分黨委向活動緻辭。她充分肯定了我院學術午餐會的重要意義,院分黨委高度重視發揮黨支部的政治引領作用,把基層黨支部建設的“七個有力”與學院人才培養、科研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四個根本任務”相結合,探索雙融雙促的建設模式,提煉形成教育學院的基層黨支部建設方案。
張添翼博士從研究緣由、研究工作、研究展望三個方面進行了介紹。他首先指出,制度德育論既是學院道德教育研究所的理論旗幟,也是學院的理論旗幟“主體性教育”在德育領域的體現。再論制度何以育德,是落實國家“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破解學校育人實踐困境,深化制度德育論發展的多重需要。他進而從問題重申、視角轉換、概念提出、過程确證、機制再探、實證檢驗、實踐改進等七個方面展開論述,并最終提出了制度在制度情境中以道德化、民主化的機制影響學生個人品德發展的觀點。展望未來,他認為還應加強制度情境影響兒童品德的發展性研究,制度育德作用機制的差異性研究,宏觀社會制度影響個人品德的機制研究,制度德育論與本土德育理論、西方道德心理學理論的對話研究,以及制度德育論與德育質量監測體系的融合研究。最後,他重申了對制度德育論的信念與期待,并表示會與學院德育團隊其他老師一起不斷探索。
圍繞張添翼博士的報告内容,與會教師展開了熱烈讨論,既肯定了研究的價值,也提出了若幹有待思考的問題。杜時忠教授認為張添翼博士的研究有三個突破:提出了制度情境是制度育德的中介,把教育學和心理學嘗試進行融合,從傳統思辨走向實證研究。嶽偉教授提出從“道德”角度描述、評價制度的特殊性究竟是什麼的疑問;申國昌教授認為需要更明确揭示制度德育與生活德育、情感德育、榜樣德育等其他德育理論或模式相比的獨特之處,并從内外因素比較的角度提出制度在品德養成過程中的作用效度問題。歐陽光華教授關心的則是合乎道德的制度的标準問題,并對道德化、民主化作為僅有的制度育德機制提出質疑,他認為還應思考文化、觀念等在制度育德過程中的作用。周小李教授則關注論題中的“品德”問題,她疑問制度影響的究竟是外在的、不穩定的行為,還是内在的、穩定的道德品質。田友誼教授從基本理論的角度,對制度情境的概念、民主化、道德化的機制提出了疑問。鄭剛副教授從教育史的角度,啟發制度德育要關注理論的人性基礎。董英副教授、程三銀副教授、葉慶娜博士等圍繞量化研究的理論模型、方法選擇、信效度、問卷設計等問題提出了疑問。杜時忠教授、程紅豔教授、張添翼博士對老師們的疑問一一進行了回應。
主持人鄭剛副教授最後總結:本期學術午餐會老師們參與熱情高,交流充分,對幫助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凝聚學院發展力量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