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推荐最好的一个平台
當前位置 : 首頁 > 新聞動态 > 學院動态 > 正文
學院動态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報道我院“華教學堂”工作
  • 來源:教育學院融媒體中心
  • 發表日期:2023-12-26
  • 閱讀次數:
  • 作者:足球推荐最好的一个平台
  • 編輯:趙梓名

2023年12月19日,我院華教學堂工作被“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專題報道,報道原标題:“典型經驗|華中師範大學 “華教學堂”以支教服務為抓手,構建立體化實踐育人格局”,原始鍊接為:https://mp.weixin.qq.com/s/F-MVIBNqkvn0qbIBvSDrZA,以下為報道原文:

 

“華教學堂”以支教服務為抓手,構建立體化實踐育人格局

 

華中師範大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聚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把“振興師範教育、培育祖國棟梁”作為辦學興教的重要責任與崇高追求,在助力偏遠地區教育發展、推進教育公平上持續發力,不斷服務教育強國建設,引領青年學生成長為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華教學堂”作為華中師範大學2020年成立的公益助學組織,近年來依托該校教育學院的學科優勢、師資力量、青年志願者隊伍,堅持以支教服務為有力抓手,創新思政教育形式,豐富支教育人内涵,探索構建立體化實踐育人格局,将高校社會服務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有序串聯,緻力于實現受援學生與高校學子成長的同頻共振,取得熱烈反響與顯著成效。

一、以“黨團引領”為頂點,牽引“頭雁式”實踐育人

 

紮實推動實踐育人,在組織上必須堅持系統謀劃、統籌兼顧,發揮黨建帶團建的“指揮棒”作用,奏響學生廣泛參與、教師高度融入的支教“交響曲”。“華教學堂”始終堅持學院黨委統一領導、團委協同落實,充分發揮教育學院“全國黨建工作标杆院系”的優勢與團委組織動員青年的作用, 通過主題教育、專項學習,提升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力、服務力,努力鍛造一支信念堅定、素質優良、紀律嚴明、作用突出的志願服務隊伍。

 

成立功能型黨支部。堅持以黨建引領助學實踐,功能型黨支部成立後,主要從思政育人、支部共建兩個方向上下功發力,通過策劃講授系列“榜樣力量”微黨課、制作育人手冊、組織開展研學活動等,以黨員志願者牽頭領學帶動志願者隊伍整體共學,提高支教志願者的思想政治修養;通過師生交流研讨、走訪紅色場館、整理革命故事等形式,促進青年大學生深化理論聯學、實踐訪學、黨史齊學,打造行走的紅色教育課堂,服務青年志願者發掘支教地蘊含的紅色元素與育人載體,推動支教備課與思想成長有機統一。

 

開展系列“黨建+思政”育人活動。組織開展線上宣講活動,讓黨員志願者帶頭面向西藏、新疆等教育薄弱地區學生開展紅色故事宣講,持續推送紅色“微視頻”、黨史學習知識“微信息”等學習資源,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組織舉辦線下研學活動,開展20餘次“追尋紅色印記”“尋訪基層榜樣”實地研學,撰寫鄉村黨建調研報告,引導黨員志願者在實踐中增強黨性觀念、提高黨性修養。與“美麗中國”支教項目合作,開設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某希望小學線上藝術融合課程,将紅色文化融入手工、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培育青年志願者的理論自覺與思想涵養;開展10餘場以“跨越山海的愛——給藏區孩子的一封信”“線上春晚”等主題特色活動,增進在校大學生和受援地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深化藏鄂兩地的交往交流交融,引導大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二、以“教學相長”為基點,支撐“滴灌式”實踐育人

 

推動實踐育人走深走實,在理念上必須将助學與自助的關系看作是一體兩面,在搭建鄉村兒童成長平台的同時,有力築造大學生發展舞台。“華教學堂”立足學校教師教育特色,深植學院教育學科本色,對志願者實施“試課、磨課、聽課、講課”的全過程培養考核,并将實踐育人同學科輔導、藝術培養、家庭教育、心理疏導等相結合,通過在支教源頭的“精耕細作”,實現受援兒童與青年志願者的雙向賦能。

 

成立助學工作室。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公益助學實踐深度融合,大力構建配套的機構、團隊、技術、平台、場所、軟硬件設施,組建具備思想引領、學科教學、教育研究、社會宣傳多重職能的助學工作室,以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受援學校為試點,助學範圍逐步延伸至新疆、甘肅、内蒙古、甯夏、廣西等地,引發良好反響。以“扶思想、扶素養、扶智育”為重點,以“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為特色打造課程體系,一方面開展“思想引領”“學業輔導”“藝術啟蒙”“心理撫慰”“家庭教育指導”五類教育活動,另一方面以家庭教育“送教上門”和建設雲端心理驿站為抓手,通過開展線上家訪、活動調研等形式,增強志願者心理輔導與家校溝通能力。

 

實施“深度教學課堂提升行動計劃”。組織教育學院七名二級教授和十餘名教育教學專家組成顧問團,開展多次教學實踐技能提升講座,指導志願者結合助學實踐開展教育研究。舉辦志願者教學技能大賽,通過考察學生教學設計和現場授課能力,實現以賽促學、以賽育人,提高志願者投身教育強國建設、鄉村振興實踐的身份歸屬與行動自覺。

三、以“數智互化”為結點,銜接“融合式”實踐育人

 

豐富實踐育人内涵,提高實踐育人效能,在形式上必須創新手段、開拓載體,一方面紮根“田間地頭”,用好思政教育“第二課堂”,另一方面連通“網絡雲端”,寫好融媒體背景下支教育人的大文章。“華教學堂”着眼教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契機,順應學習個性化、終身化發展的趨勢,立足師範本色、學科特色、信息化亮色,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的融合實踐育人道路,打通支教的時空壁壘,讓大學生志願者在雲端播撒知識與愛,通過創新數字技術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引導青年學子投身鄉村教育振興的偉大實踐。

 

實施“一對一在線助學計劃”。承擔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數字支教賦能鄉村教育”創新試驗項目,做到支教實踐上接天線、下接地氣。充分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資源,堅持五育并舉,以電子教材為主要載體,以線上公開課為重要構成,以雲端教育活動為有力補充,築牢數字化課程建設陣地,推動德育、課程教學、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優質資源同用共享。深度挖掘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家庭教育、教改經驗、課後服務的先進理念做法,自主打造系統化線上支教課程體系,切實增強大學生志願者的信息素養與學習能力,助力其成長為具備本土意識、現代眼光的新時代支教教師。

 

彙編“思政+公益”助學故事集和融媒體作品。為跟蹤每位志願者和受助學生助學情況,彙編“一生一冊”志願者助學手冊和《鄉情·初心》故事集,創辦“最美的助學時光”創意作品征集活動,以海報設計、視頻、文章、H5等多元作品記錄助學實踐,增強大學生支教的獲得感、幸福感。構建融媒體宣傳矩陣,通過圖文報道和短視頻的形式,加強地區帶動輻射,增強大學生支教的感召力、吸引力。

四、以“校社共建”為端點,營造“浸潤式”實踐育人

 

深入推進實踐育人,在場域上必須強化校地合作,增強工作協同聯動,形成政府、高校、受援中小學、社會共同參與的育人合力,着力打造平台共建、資源共用、經驗共商、信息共享的支教全流程。“華教學堂”主動謀求與政府政策“接線”、與受援學校“接軌”,積極與湖北省婦女聯合會、援藏辦開展合作,緻力于将“互聯網+教育”助學模式推廣到老少邊窮地區,引導大學生在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社會需求、服務人民期盼中浸潤教育初心,踐行青春擔當。

 

共建“校外黨員教育基地”。與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受援學校和其他高校黨支部進行結對聯動,舉行“重溫革命曆史 緬懷革命先烈”主題黨日活動,堅持互助共建、常态長效原則,立足支部黨員思想和工作實際,依托支部黨員自身業務和專業優勢,實現育人資源共享、經驗做法互鑒,強化雙向交流,促進共同提高。

 

有序進行鄉村教育調查。用好調查研究這一黨的“傳家寶”,以華中師範大學家庭教育學院“萬家十年”教育調查項目為依托,定期開展線上家訪、線下調研等活動,從學情着眼、教情入手,對接學校在受援地的駐村工作隊,對大中小學校的軟硬件設施、教師隊伍素養、學生課程需求等影響線上支教開展的信息進行有效摸排,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平台資源,結合我校辦學特點,編制涵蓋藝術表演類、語言文字類、智力開發類等素質拓展課程清單,制定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各類教學計劃,為大學生深入社會,了解國情、民情、鄉情搭建堅實橋梁。

 

有力開展支教社會實踐。承辦湖北省關愛留守流動兒童“彩虹行動”,組織大學生志願者前往湖北各市州留守兒童服務站、家教指導服務中心等兒童活動陣地開展支教助學實踐,圍繞“四史”教育、學業輔導、心理撫慰、自護教育等七個維度開展留守流動兒童關愛活動,引導青年志願者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通過助學活動加強民族交流,促進校際合作,引領實踐育人新風尚。

Copyright © 足球推荐最好的一个平台 - 足球下单软件 地址:武漢市珞喻路152号。電話: (027) 6786 8256 傳真: (027) 6786 5715 郵編:430079

Baidu
sogou